#廢人心理學
#第二部廢人與曖昧
#不是想死只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
你可能覺得心情不好。
你可能覺得,活著但不知意義是什麼。
你可能覺得,自己很努力地替別人著想,別人卻總把你當成空氣。
你可能覺得,事業成功,但這些成功並無法使你快樂。
你可能覺得,小孩拘束了你的未來,但你不想要有恨意,身體卻很緊繃。
你可能不斷的問著,為什麼你生在這麼爛的家庭。
你可能覺得,無法像其他人那樣,享受自己的性別傾向。
你可能覺得,活著,只是餘生,好像自己早就死掉了,活著的那個人不知自己是誰。
你甚至不知道為什麼,日子就這樣地過著,一天又一天。
還有更多的無奈,讓你寧願當個廢人算了。
但是當廢人卻不是容易的事,因為你仍然心有不甘,雖然不甘什麼,也是一個問題。
你希望可以儘快找出答案來回答自己,也就是,你一定有自己的古老故事在打轉,你想回到過去找根源。
最後你發覺,那些古老故事已經不耐煩很久了,它們也急著要衝出來見世面。......
「廢人心理學」是嘗試描繪精神分析取向診療室裡的臨床經驗,其中有個案們描述的故事、有治療者們聽到的故事(但為了保密原則會有所修改)、也有治療者們當時的想像,再加上事後再補充的內容。
至於以「廢人」為主題,主要來自於臨床常見的情況,個案常常呈現「倒不如當廢人」的心情——這是生活上到處受挫者的心聲,他們總覺得生活很苦悶,自己已經努力很久了,但生命基調依然,因而心灰意冷,覺得活著比死還受苦,他們覺得很憂鬱!不過就算是這樣,他們的內在之聲仍是複雜多樣的。
若要說我書寫的主要課題,那就是談論「憂鬱」是什麼?「憂鬱」的型態和樣貌,比醫學定義或一般想像的更包羅萬象,如果大家只是在「憂鬱」這個詞上打轉,就會忽略了它的複雜多變。也可以說,我的書大都在書寫「拆解憂鬱」後,可以有多少其它語詞隱身其中,諸如恐慌、不安、空洞、失落、抑鬱......等,這些不同語詞之間的動力,相互影響、相互牽扯,進而干擾生活品質和生命意義。......(〈沒有新意,古老故事會如鬼魅般活著〉,蔡榮裕)
➢蔡榮裕醫師的作品【廢人心理學三部曲】
《第一部 廢人與荒涼》(2020.03.01出版)
生命荒涼所在,還有什麼?——可撫慰與無可撫慰的分析
《第二部 廢人與曖昧》(2020.09.01出版)
不是想死,只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——每個孤獨,都有自己的個性
《第三部 廢人與迷惘》(預定2021.03.01日出版)
沒有新意,古老故事會如鬼魅般活著(暫定)
👉新書上市
《第二部 廢人與曖昧》
不是想死,只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——每個孤獨,都有自己的個性
購書:博客來 https://reurl.cc/8nnL1g
金石堂 https://reurl.cc/GrrLzy
讀冊 https://reurl.cc/v11A3k